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

東加勒比海的五孔人生

作者:李尚儀醫師


聖文森海外醫療



聖文森本島及其周圍的聖文森格瑞丁群島
聖文森本島及其周圍的聖文森格瑞丁群島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 作海外醫療工作早在實習時就在心中萌芽,記得實習時當兵前有醫療替代役就瞞著周邊人丟國合會的徵選單,雖然最後還是乖乖在台南和澎湖機場過著每天顧跑道數饅頭的日子。退伍後,曾經想過若沒在耳鼻喉科領域就去外科,因為無國界醫師需要的是一般外科,婦產科和麻醉科的醫師。

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書中宋睿祥醫師曾說: 亞塔是我被軟禁的地方,是我心靈受苦的地方,卻也是我用鋒利的手術刀進行了近百台手術,創造奇蹟的地方。在這裡,我終於領悟到妙禪師父的話:「我們無能改變生命的定調,也無法解除所有的劫難,只能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渺小,更謙卑地面對苦難的生命。」───宋睿祥,當時看到這句話時,整個人就像被電到,全身麻掉一樣 。就這樣在海外行醫的意願就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。

在住院醫師最後一年, 總算有機會可以參加SVG這次海外醫療的活動,也很感謝家人另外一半的體會和支持,想到宋醫師即使成家後還去葉門行醫,那過程和家庭的支持,等身在其中時,才知道這是有多麼大的毅力熱情和願意啊!自己還天差地遠。

   星期五一早出發,搭著醫院的交通車,為期3週的自我認識之旅就此開展,在住院醫師5年間還沒超過1個禮拜沒進彰基,會診和代診都麻煩同仁和總醫師安排。開往桃園國際機場的路上,外面正下著滂沱大雨,心想著聖文森不知道是怎樣的國度現在天氣是如何呢。小玲姊千交代萬叮嚀要早到機場check in,因為我們要轉3次機才能到這個國家,地勤人員很多都沒聽過SVG也不知道該怎掛行李,但還好我們的華航地勤人員曾是國合會替代役,很自然的說我知道啊,但依舊麻煩行李條長長一串。

   LA12小時,幸好海醫人員很smart的替我們座位都選在靠走道,很我更幸運的是居然整排座位就只有我一位乘客,要躺要趴從心所欲啊。替我開心但更替華航憂心啊,就在反覆睡醒睡醒間到了LA,這是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轉機上,仍舊很興奮!4個小時的LA tour就在Jackie司機兼導遊的TMD口頭禪結束。呵呵感覺也真是TMD。轉到Miami,在這的膚色顯得繽紛,天氣也像人們熱情許多,好像在告訴我已經慢慢接近加勒比海。Miami的清晨,深黑色的候機躺椅,HSBC的空橋通道,聊著上梯海外醫療團的事,轉機的疲累也沒那麼顯著。24小時的飛行我們快要到SVG了。經歷AA擁擠空間, 巴貝多海關的小房間,漫長的候機時間,來到了聖文森這和台灣時差12小時遠在地球一端的國家。

首都 Kingstown 渾然天成的天然港

  
 大概7點多到達,Liat的螺旋槳飛機下降時會搖搖晃晃,外面天陰暗正飄著細雨,使館的葛大使夫婦,陳參,施秘一起來接機,感覺特別的溫暖,小巧的貴賓室,可愛的行李轉盤,這裡的東西不大但該有的都有是我的初印象。驅車前往Beechchomber,沿途經過Sunrise ,Super-J market和一家倒掉的KFC,彎曲的山路,台灣2線道的路寬,雨中開起來,不禁想起蘭嶼,也是一條環島公路維繫著島上命脈。聖文森是火山岩地形,能發展的只有靠海的比較平坦的地方,但山陵圍一個漏斗狀加上大部分的岩岸地形,有著渾然天成的天然港,首都Kingstown就是依山而建的的海港城市,據說以前首都是George town但因為火山爆發後來才遷都。後來巡迴看診到George town也發覺這裡地形平坦許多也有需多破損毀壞的舊教堂。


醫療團組員和葛大使合影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到了飯店天已黑,看到自己住的飯店是座鵝黃色的兩層白色斜屋頂建築,就昏昏沉沉的睡去了,居然後來幾天從醫院回來也才晚上7點多一沾到床就一覺到天亮,連澡都是隔天才洗。隔天大使在家中宴請醫療團和醫院人士,有初步的會面。之後在前往MCMH認識環境,初看到MCMH時感覺規模跟大概等於台灣區域醫院,但在聖文森他等同於台大的等級,接下來的層級就是各地區的health center。由於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在各個地區的health center巡迴醫療,醫院特地派了位隨行護士Julia和我東奔西跑,連最遠的George town都跑了2趟。


Julia和我攝於Stubbs H/C


遇到有需要轉診的case也就直接轉往MCMH,在這耳鼻喉科的所有可以塞的洞也都遇到舉凡耳朵鼻子異物,魚刺這些在台灣常見的案例在這3禮拜也都碰上,只是在這全國只有一位耳鼻喉專科醫師Dr.Thomas加上他已經退休,在醫院診次很少,在刀房和他開刀時,漿液性中耳炎要放ventilation tube因為遇到急診刀也都延期一週,在這醫療水準是可以處理,只是習慣台灣效率的我,在這會訝異醫療的緩慢,但在看診時病患也都耐心等候,甚至在病患面前查藥典,也絲毫不會露出不耐或 不信任感。這和台灣也是天攘之別。


Dr.Thomas攝於MCMH刀房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3周下來很快的就到了尾聲,由於工作的關係感覺時間很快,步調相對於台灣放鬆很多,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事物穿插在生活中,別有一番趣味。對於海外醫療志工,也有了初步的認識,和自己當初的設想有所出入,但就像大使講的這邊的醫療不致於匱乏,只是模式和系統可以在做調整,很感謝彰基,外交部,和大使館的全力支持,有海外志工的經歷,知道地球另一端有如此不同醫療環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